【代碼裡的星火】由計算機網絡見中國人民的處世哲學
時間:2022-01-28 訪問量:
一、引言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計算機類專業的必修課,在本科教學中受衆面極廣。計算機網絡是利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台計算機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絡軟件來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從而構成計算機網絡系統。以網絡通信為基礎,實現資源共享和消息傳遞,不斷挖掘并總結出其中的思政元素。
二、理論知識的課程思政切入點
1.計算機網絡協議——求同存異,與時偕行
計算機網絡的産生源于生産生活的實際需求,其原理與生活中的道理息息相通。網絡中的每個計算機設備軟硬件都不一樣,要互相傳遞信息,如同海南人說海南話、湖南人講湖南話,誰都聽不懂。所以我們需要約定一套規則,大家都講普通話,就都聽得懂了。
計算機網絡中的協議就成為了約束大家的規章制度。計算機網絡協議就是網絡規則,是各種硬件和軟件共同遵循的守則。網絡協議無處不在,融合于所有的軟件系統。網絡協議遍及OSI通信模型的各個層次,從比較常見的TCP/IP、HTTP、FTP協議,到OSPF、IGP 等特殊協議,有上千種之多。網絡使大家成為一個完整和諧的集體,想法不一,衆口難調,就可能産生沖突與矛盾,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産生不利的影響。
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認為不同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并不會妨礙亞非國家的團結,并表示中國将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亞非各國建立正常關系。“求同存異”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法寶,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小到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際等,如果能理解和尊重差異,尋找相同之處,就能收獲更多的幸福和成長,實現共赢。
2.計算機網絡分布範圍——廣開門路,海納百川
計算機網絡按照分布範圍來講,可以分為廣域網、城域網、局域網。城域網所采用的技術基本上與局域網相類似,隻是規模上要大一些。局域網,簡稱LAN,是指在某一區域内由多台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在計算機網絡如此廣泛發展的當下,網絡早已不再拘泥于一個小小的區域,現如今已成為互聯網。
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事關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正如計算機網絡分布範圍廣泛一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大學中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大家生活習慣各有差異。因為分布範圍廣泛,我們更加需要學會相互包容。沒有一個人能夠和我們百分之百契合,生活習慣、語言習慣、做事方法不同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學會包容對方。每個人多一分包容,人與人之間多一分理解、一分信任、一分友愛,社會将會變得更加文明與和諧。
3.網絡安全——萬物互聯,安全為基
網絡技術應用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範圍不斷擴大的同時,網絡安全也存在着許多漏洞。所以,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在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中意義重大。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推動世界進步具有積極影響。然而,互聯網有時卻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而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加強對網絡安全知識的學習,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打造網絡安全防護“金鐘罩”。維護網絡安全,要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防護,加強網絡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台建設,加強網絡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制定網絡安全标準,不斷提高網絡安全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
4.計算機網絡的作用與發展——愛國教育,融彙貫通
通過“計算機網絡的作用”進行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教育。當今世界,誰能更好地認識和把握信息化大勢,誰能更好适應和引領新生産力發展方向,誰能更好推動生産關系和上層建築變革,誰就能在新的全方位綜合國力競争中獲得勝利。
通過“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增強愛國意識。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與我們息息相關。
我們隻有不斷加強自身的實力,才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做貢獻。
三、結語
“為學須先立志。志既立,則學問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終不濟事。”文以載道,任何的知識都蘊含有一定的價值觀。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能讓我們在學好學習專業知識的前提下認識到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密切關系,以我們對專業教育的需要激發其對思政教育的興趣和需求,從而切實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傳道授業解惑,重在傳道。”思想和價值觀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要引導大家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重要性,是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重大責任,每個人責無旁貸。
2018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六班 陳婷婷
2018級軟件工程二班 彭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