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裡的星火】勇于創新,助力科技強國
時間:2022-01-28 訪問量:
一、引言
21世紀是一個以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時代,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是它的重要特征,網絡現已成為信息社會的命脈以及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
計算機網絡簡稱網絡,由若幹結點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鍊路組成。網絡中的結點可以是計算機、集線器、交換機或路由器等。網絡之間通過路由器互連起來,就構成了一個覆蓋範圍更大的計算機網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互聯網”。
二、理論知識的課程思政切入點
1.互聯網發展史——昂揚向上,自強不息
互聯網發展至今,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發展階段是從 1946年到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占地170平方,150KW的運算速度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曆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第二個發展階段是從1956年到1964年,晶體管的計算機時代。第三個發展階段是從1964年到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第四個發展階段是從1970年至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通過了解計算機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計算機行業自興起之日至今不過幾十年,卻已經實現了從龐然大物到高度集成的蛻變。任何事業都是從無到有,我們青年學生更是應該發揚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繼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和傳統,勤奮學習,不負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2.中國互聯網——把握機遇,直面挑戰
中國互聯網的産生雖然比較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依托于中國國民經濟和政府體制改革的成果,已經顯露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縱觀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曆程,我們可以将其劃分為以下4個階段:一是從1987年9月20日錢天白教授發出第一封E-mail開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連入Internet這段時間裡,中國的互聯網在艱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進都留下了深深的腳印。二是從1994-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互聯網已經開始從少數科學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廣大群衆。三是1998-1999年中國網民開始成幾何級數增長,上網從前衛變成了一種真正的需求。
圖1 超級計算機“天河”二号
四是對于進入2000年的中國來說,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計算機和互聯網絡作用在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網絡技術給各級單位部門的相關管理經營活動的開展以及廣大群衆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帶來極大便利,計算機網絡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是人類文明步入更高階段的裡程碑,它将推動人類社會向更高的階段發展。網絡給我們帶來超乎想象的方便和成功的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的挑戰,然而挑戰和機遇并存,我們應正面迎接挑戰,并牢牢抓住計算機網絡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嶄新機遇,努力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高階段。
3.中國網絡技術産業——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正如從0開始後必然是1一樣,中國網絡時代自1994年從零開始以後,就不停地産生着第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 與互聯網絡的連通,邁出了中國和世界各地數百萬台電腦的共享信息和軟硬件的第一步;1994年5月15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内第一個WEB服務器,推出中國第一套網頁;1994年,由NCFC生理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辦的 APNG(亞太地區網絡工作組)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這是國際
Internet界在中國召開的第一次亞太地區年會……
圖2 國産芯片“炬芯”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互聯網的特點:平等、自由。但美國一直以來都對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進行阻攔,最近,美國就禁止華為或任何關聯公司購買“使用美國軟件或技術開發或生産的外國制造的芯片”。這無疑讓廣大民衆非常氣憤,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研制出屬于自己的芯片,我們還會在乎這所謂的“禁華令”嗎?雖然我們有屬于自己的芯片,但是性能方面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早期,我們多是“拿來主義”,基礎的東西都是别人的,擅長學習和使用别人的東西,并使得他們的力量發揮到極緻。而且,現在國内的社會風氣偏向浮躁,中國的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心思集中于盈利,根本沒心思專注于IT技術的提升。目前互聯網行業巨頭壟斷,業務為先,程序員們更像工具人,一心追求技術的少之又少。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青年大學生當肩負重任、不負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說到“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越是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青年是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創新的未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科技就有前途,創新就有希望。”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認真學好計算機知識,掌握未來計算機核心技術,發展好我國的網絡技術産業,從此不再受限于其他國家,把中國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強國!
2018級信息安全三班 王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