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生風采】用代碼書寫人生的指尖舞者
時間:2021-04-30 訪問量:
段皓予,我院14級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大一他參加了計算機協會并且成為學院科協的一名委員,始終奔波于社團與學院工作當中;大二,他成為學院科協的負責人,進入“TickNet”工作室工作,開始廣泛接手校内外各種程序項目,一手搭建起學校企業号的數據庫;大三,他當選為校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組建起自己的團隊參加了國内各種大小型比賽,獲獎頗豐;大四,他成為計算機學院近四年來第三位CCF百優學生,獲得了在京東實習的機會,感受着企業單位與學校的不同。
圖15 段皓予
“嘀嗒、嘀嗒……”鬧鐘指針早已走過淩晨十二點,桌上的電腦屏幕依然亮着,屏幕前一道黑色身影一邊快速地敲擊着鍵盤,一邊喃喃地說道:“明天就要去中國建設銀行進行項目演示了。”
2016年12月,剛接過中國建設銀行内部投票系統編程設計項目後的段皓予便一股勁地投入到系統的編程中。然而,面對着大二幾乎排滿的課程,夜晚便成了他工作的最佳時機。面對着電腦屏幕,他知道,這又是一個通宵。
對于已在計算機專業“修煉”四年的段皓予來說,熬夜幾乎就是家常便飯。編程序、敲代碼,找出故障、進行修複……深夜淩晨一兩點從工作室回到黑漆漆的寝室,蹑手蹑腳地爬上床,然後再安然入睡,這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動作了。同學童曉曉總愛這樣評價他:“對于代碼的質量,他總是近乎執着一樣的喜歡,他生活裡的一大部分幾乎都是代碼。”
在段皓予眼中,寫代碼是一種藝術。他說:“憑借一台電腦,再加上十個手指頭,可以創造出很多有趣東西,多有成就感。”然而,起初的段皓予并不那麼想,在他看來,他與計算機之間似乎有着一段特别的“緣分”。
早在高中時,段皓予就自學過計算機相關課程,同時“披荊斬棘”的與學校領導多方協商,最終創辦了學校第一屆星雲網絡社,并參加2013年全國青少年計算機大賽,甚至還以信息特長生的身份參加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就是這樣的他,卻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并未将計算機選為第一專業。回憶起往事,他含蓄地笑了笑又繼續說道:“那時候學習編程隻是為了解決一些競賽題,并沒有想過要往這個方向一緻走下去,因此高考志願是按父母意願填的,第一志願報的土木。”
“天呐,機緣巧合居然到了科大計算機系!”2014年7月16日,也就是錄取通知發放的那天,段皓予在QQ空間裡表達了對于錄取到計算機系的驚訝,“沒想到兜兜轉轉還是學了計算機,還是挺有緣分的。”
2016年3月,第二屆全國高校雲計算應用創新大賽如約而至,比賽日期日益逼近。“系統說明書和項目的演示文檔還沒有完成呢!”團隊裡頓時炸開鍋來。在這關鍵時刻,段皓予二話不說就帶着合作搭檔劉威一同加班加點,一夜奮鬥直至淩晨四點才得以最終完成。“那三個月,我們幾乎每天淩晨三點才睡,為了完成最後的項目文件,甚至工作到四點、五點。”劉威回憶道。最終,在這個團隊的堅持和一直努力下,他們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雲計算應用創新大賽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盡管參與了那麼多比賽,獲得那麼多獎項,但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最感謝的是學長們一路的帶領與幫助。”談起每一項成就,段皓予總會把其歸功于團隊和學長們的幫助。
但在劉威看來,段皓予在每一次項目裡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說:“在我們一起開發程序的時,段皓予總是特别認真仔細,并且總是幫助我們小組另外的成員解決問題,以更高的效率完成項目。與其說他取得現在的成就離不開學長的帶頭作用,不如說他自身的努力更是不可缺少的。”
付出終有彙報,努力終未被辜負,大學四年來,段皓予一路奮戰,相繼斬獲院級、校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獎項21項。2017年,段皓予從無數大學生中脫穎而出,成功獲得了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優秀大學生獎,成為全國105位獲獎者中的一位,并于2018年提名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候選人。
北京城下,華燈初上,在京東公司的段皓予結束了一天的系統開發工作,輕輕關上面前亮着的電腦屏幕走出了京東總部……他說,這将是另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