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行業名人傳記】不誤須時,不蹉光陰——邁克爾·戴爾的成功
時間:2021-04-30 訪問量:
一、案例簡介
邁克爾•戴爾,1965年出生于美國休斯敦的一個中産家庭。因為家庭環境的熏陶,戴爾從小就懂得了許多東西,比如,把握信息的重要性,接觸當時很新鮮的電腦。戴爾從小學習成績就不錯,而且他善于思考,不過他的興趣并不在學習上,而是想方設法地去接觸并掌握新信息。
二、蛻變曆程
1. 努力追夢。戴爾早在十二歲時就顯現了對生意的高度興趣,那年,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收集了鄰居的郵票來賣,他沒有通過拍賣會,而是将所有郵票的買賣信息發布到報刊雜志,出乎意料,他賺到了2000美金,由此,買到了人生的第一台電腦。時隔不久,他便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的沖動,拆開了自己的電腦,試圖弄清楚它是如何工作的。
圖1 青年時代戴爾
戴爾在玩計算機時有一些新奇發現,他到批發商那裡将積壓的PC機以批發價買回,再在機器上增加一些特性,随後他又在當地的報紙上登出很小的、隻有一頁紙的廣告,以低于零售價10%—15%的價格出售這些計算機。戴爾回憶說:“由于批發商的高價與用戶得到的服務有差距,這給我作直銷創造了機會。”
2. 奮力圓夢。成功絕非偶然。1983年,戴爾進入了德克薩斯大學學習,成為了一名醫學預科生。但事實上他隻對電腦行業感興趣,他很想大幹一場。他從當地的電腦零售商那裡以低價買來了一些積壓過時的IBM的PC電腦,由他自己進行改裝升級後轉手賣出去,很快便銷售一空,他也靠賣電腦賺得了他大學的第一筆收入。
大學第一學年結束以後,他打算退學,遭到了父母的堅決反對,無奈,戴爾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讓父母給他一個夏天的時間,如果他的銷售業績不理想,他就立刻回到大學學醫。他的父母接受了他的這個請求,因為他們認為他根本就無法取得這場“争鬥“的勝利。才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戴爾就已經獲得了18萬美元的銷售業績,這下他的父母徹底被折服了。1986年,戴爾公司年收入已達6000萬美元。到了1987年3月,才22歲的戴爾就被美國企業家協會評為1986年度的“青年企業家”。從此,戴爾在美國商界脫穎而出。
然而任何事業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暫時取得的這些勝利讓戴爾有點飄飄然,戴爾公司自創業以來出現了第一次虧損,股票價格也大幅度下跌。這樣的打擊讓戴爾一下變得清醒起來。戴爾冷靜下來,開始認真思考公司創業以來的全過程,并決定不再一味追求生産,而是有了新的目标與方向。從那以後,戴爾公司便騰雲直上,戴爾也成為了世界知名的“成熟的商人”。
三、案例思考
誠然,不是所有成功都是一個邁克爾戴爾,但成功的本質都是類似的。我們現在對于電腦是一個什麼樣的認知呢?或許很多人追求的性能隻是它更方便打遊戲、看視頻,試想一下,如果對電腦感興趣的人能夠為現在的電腦發展添一塊磚,那将是一份多麼了不起的成功。
1. 夢想需要支持。如果我們都能在青春當時就思考我們想要的是什麼,那麼在這個領域就算隻是得到别人的一句誇贊,也是一份了不起的成功。馬丁路德金說:“如果你的夢想還站着的話,那麼沒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在為自己的夢想和目标而努力,那麼你的每一次小的跨越都是成功的一部分,都值得肯定和鼓勵。
圖2 戴爾在公司發布會上演講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像戴爾一樣開明的父母,也許你的目标得不到父母的肯定,但那有什麼關系呢?成功從來都是把握在自己手裡,因為你要過的是自己的人生而非父母。可能他們隻是對你所感興趣的領域認知不夠,那麼你可以做的就是在心底支持自己,當你成功時,他們也會由衷地替你開心。
我們一直強調人格獨立,也相信“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因此我們需要确立一個認知:我所追求的也許不是大部分人所認定的,也許不高薪,也許很艱難,但我願意為這份事業奉獻自己。
然而現在的很多人都隻想做自己人生的路人甲,不願意用實際行動為自己的人生搏一個出路。整天嚷嚷我要完成什麼人生目标,卻依舊沉迷電腦遊戲。本應鮮活的人生,本應該拼該闖的年紀,選擇了一時的浪蕩和安逸。沒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風雨後才能是彩虹啊。
2. 善于發現和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成功從來都不是空想,你碌碌無為它離你很遠,你勤勉認真它也可以離你很近。也許終其一生也活不成戴爾那般,但每天不虛光陰的一小步,最後也能有不虛此生的美好和感動。亦如戴爾所說,“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銷蝕。把下巴擡高,使思想煥發出光彩,像春陽下跳躍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18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二班 範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