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IT行業故事會

【IT行業名人傳記】執着理想,純粹當下—— AI女神李飛飛的逆襲之路

作為第一代中國移民,李飛飛一切隻能依靠自己。打工賺錢完成自己的學業,潛心鑽研計算機視覺識别,成為了該領域的專家。頂級科學家”“全球百大思想者等諸多殊榮從沒讓李飛飛失去本心。在谷歌公司會議上,她慷慨陳詞:AI沒有國界,AI的福祉亦無國界。我加入谷歌的使命就是促進AI平民化,降低AI使用門檻,讓AI服務更多普通用戶。

一、案例介紹

1. 語言不通,勤工儉學作為第一代中國移民,李飛飛一家三口都不會說英語,家庭微薄的收入難以為繼。李飛飛穿梭在華人街各大中國餐廳,洗碗、端盤子、打掃衛生,學習和打工幾乎占據了她的全部時間,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老師們給予的悉心關照下,李飛飛不僅在短時間内學好英語,還憑借優異的成績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并獲得全額獎學金。然而李飛飛的父母卻還在小鎮裡艱難度日,為了讓她的父母在美國謀生,李飛飛四處向朋友甚至中學老師借錢,買下了一家幹洗店,交給父母經營。

image.png

圖1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時的李飛飛

2. 計算機視覺識别領域的突破2005年,博士畢業的李飛飛進入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選擇了當時并不被看好的研究方向——計算機視覺識别領域。盡管圖像識别研究已誕生多年,但是計算機可識别的物體卻僅有20多種。圖像識别技術主要用于幫助計算機看懂世界,雖然這項技術解釋起來非常容易,但要想将之變為現實卻困難重重。

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李飛飛得到了啟發。如果把孩子的眼睛比作相機,那麼它每 200 毫秒就會拍攝一張照片,這樣一來,在 2-3 年的時間中,孩子可以浏覽上億張照片。同樣,為了想讓計算機能像小孩子一樣看懂世界,那麼就需要對計算機進行大量訓練。


圖2 孩子們觀察世界,認識事物

李飛飛與團隊從互聯網上下載了近10億張圖片,通過亞馬遜的衆包平台在網上雇傭了5萬人,對這些圖片進行分類、打上标簽,為計算機提供學習用的題庫-ImageNet。到2009年,ImageNet數據庫就包含了1500萬張标注好的照片,這在科學界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上都是空前的。ImageNet計劃成功實現後,李飛飛選擇了開源,讓更多人可以借助 ImageNet發展圖像識别技術。

圖3 ImageNet官方網站

3. 推動人工智能在中國地區的發展20171213日,在上海舉行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李飛飛帶着Google AI中國中心回來。在李飛飛看來,AI的世界裡,中國早已成為了AI未來發展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會上,李飛飛表示:我目睹中國在AI基礎研究、創業、發展等方面走向了世界前列。在ImageNet圖像識别大賽、KaggleAI編程競技平台上以及基礎科研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今天,我和團隊回到中國,希望開始一段長久、真誠的合作,創造未來。目前,Google AI中國中心的重點會是基礎AI研究,同時與中國學術界建立持續發展的合作關系,為更廣大的中國學生及研究人員提供高質量的AI及機器學習教育支持。

圖4 在Google開發者大會上發言

4. 推動人工智能的普世化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在資本市場掀起了一股熱潮。面對外界對于技術的狂熱追求,李飛飛顯得格外冷靜,在她看來,人工智能剛剛邁出第一步,如何讓技術更好地造福人類,才是今後需要關心的問題。她強調技術的發展要以關懷人類為指導,要發展以人為本的 AI

今年9月李飛飛等人發表的論文《用環境智能照亮醫療黑暗空間》登上學術頂尖期刊《Nature》:這曆經8年的研究旨在利用算法估計 ICU 病人移動活動的類型、頻率和持續時間,有助于了解移動性幹預對重症病人的具體作用,從而有可能降低 ICU 後綜合症的風險,為智慧醫療帶來全新的可能性。

李飛飛提倡加強計算機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聯系,呼籲更多人關注技術發展對人類的影響。我自己最期待,最想推進的是人工智能的普世價值,我希望看到的是人工智能能造福于很多很多人和很多很多的工業、産業、企業

圖5 《利用環境智能照亮醫療的黑暗空間》登上《Nature》

二、案例思考

執着于理想,純粹于當下大概就是李飛飛的一路來的真實寫照。在語言不通,家庭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李飛飛求學工作兩不誤,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繼續大學深造。她似乎從未在困難面前退縮,無數次地将困難轉換成機遇,一直執着地堅持自己的理想。

在面對人生中無數個重要抉擇的時候,李飛飛的選擇很多時候都不被人看好:舍去高薪offer,毅然去研究藏藥,潛心鑽研計算機視覺識别……但她總是忠于内心、肩負責任、全力以赴、純粹當下。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推動社會的發展是科研之本心,不忘初心,以人為本,方能将科研的力量發揮到極緻。吾輩也當不忘初心,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好腳下路,綻放屬于我們的青春風采!

19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三班 胡梓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