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工作

就業指導

就業十大陷阱

1.傳銷漩渦

有些傳銷組織瞄準大學生涉世未深、急于求職的心理,以高薪為幌子,誘騙求職者參與傳銷等非法活動。

 

2.虛假職位
 
有的企業把招聘崗位名稱寫得模模糊糊,還附以高薪誘惑。求職者前去應聘時被要求去陪酒、賣保險、收賬等做各種跟本專業無關的銷售崗位。
 
 
3.免費勞動力
 
有的企業以招聘為名,要求求職者提供程序設計、廣告創意、策劃方案、文章翻譯等,無償占用求職者的勞動成果。

 

4.電商平台兼職刷單
 
網絡上不少人打着“兼職刷單月入過萬”的旗号,騙取求職者完成網絡購買交易,卻并不返還本金和傭金。
 
 
5.試用期陷阱
 
試用期工資福利過低,或當試用期即将結束時,企業以各種理由辭退求職者。《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标準。
 

 

 
6.不簽勞動合同
 
有的企業以試用等理由不與求職者簽訂勞動合同,也有的企業以《就業協議書》替代《勞動合同》,部分求職者以不想自己被“套牢”或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簽署勞動合同。
 
 
7.不繳五險金
 
有的企業在求職者應聘時承諾的待遇、五險一金并未實現, 到了發工資的時候卻要扣除種種無關的費用,甚至不給加班費、剝奪節假日,變相使用廉價勞動力。
 

8.皮包公司
 
有的企業使用虛假身份、虛假地址注冊多家公司,承諾給求職者待遇優厚并且對學曆工作經驗幾乎沒有要求,等到了發工資的時候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還騙走了求職者保證金之類的費用。
 
9.實習先交錢
 
有的企業和中介機構要求求職者先繳納報名費、登記費、資料費、推薦費、注冊費、信息費、培訓費等花樣繁多的費用才可入職或實習,過一段時間再找理由“辭掉”求職者。
 

10.借招聘騙取個人信息
 
販賣個人信息的中介公司為獲取更多精準信息,在網上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職者。另有些企業在網上發布用工信息,純粹是為了做廣告,對外卻宣稱是儲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