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

科學研究

您所在位置: 首頁 > 學科專業 > 科學研究

北京大學金芝教授來我院講學

DSC_1295-1.jpg

▲金芝教授正在講學

12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學教授、937項目首席科學家金芝受邀來我院作以《人機物融合泛在系統的能力架構和需求規約》為題的報告。報告會在逸夫樓201室舉行,報告會由學院院長劉建勳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師、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場聆聽了本次報告。

DSC_0443.JPG

▲報告現場

當前,人機物融合泛在系統逐漸成為富有吸引力的軟件應用形态。在金芝教授報告中,她主要談到從軟件的視角看物聯網(IoT)使能泛在系統、IoT系統對應用軟件開發帶來的挑戰、從需求到IoT調度:環境建模橋接這三方面的内容,深入探讨了未來IoT使能的人機物融合系統的發展方向。


由于各種複雜的因素,人機物融合泛在系統的軟件需求的規約面臨很大挑戰。金芝教授首先提到在人機物融合泛在系統這種富有吸引力的軟件應用形态中,軟件将占據其核心位置,她說:“我們(用戶)看到的是設備,但真正發揮作用的是軟件。”她指出,智能設備正飛速發展,智慧城市、智能家庭等帶有智能設備的市場規模日益壯大,而怎樣協調調動智能設備、真正發揮其功能來為使用者提供方便以達到“人機物融合”就是我們需要面臨的問題。金教授強調到,IoT使能系統基于環境建模,這類軟件系統的需求,除了服務能力的功能規約外,還需要能夠應對現實世界的複雜性和不确定性,而且還涉及與人類社會相關的公共安全性等。然後,金教授從人機物融合泛在系統的體系結構參考模型出發,探讨了其核心軟件的需求獲取、建模和規約的基本原則和主要關注點。

DSC_1309.png

▲我院師生正在認真聽講

金芝教授的報告主題突出、覆蓋面廣,引起了現場師生濃厚的興趣。報告會的最後是提問環節。針對我院師生的提問,金芝教授給予了深入詳細的解答。在回答中,金芝提到,在物聯網時代,軟件工程師首先得從底層做起,明白軟件如何“跑起來”,進一步建立起軟件的架構;高階的軟件工程師設計系統要遵循社會對軟件系統的約束,不能停留在完成編碼的程度,要對外符合社會要求,對内符合系統架構,使軟件更有生命力,減弱外界影響。


金芝教授的報告在讓在座同學了解專業知識應用、開拓眼界的同時,引發了大家對于人機物融合相關技術的興趣。我院學子在學習交流中獲得金芝教授的耐心解答,受益匪淺。


文/圖 張珂 劉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