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慶70周年系列學術報告之八:領域軟件工程的思路與探索
時間:2019-05-15 作者:網絡部 訪問量:
2003网站太阳集团将于2019年5月18日周六舉行主題為領域軟件工程的思路與探索的系列學術報告,敬請光臨!
報告主題:領域軟件工程的思路與探索
報告:2019年5月18日 周六 上午 9:00~11:30
報告地點:逸夫樓2樓201會議室
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長沙分部
承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
領域軟件工程主要研究軟件工程在具體領域中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之上形成面向領域的軟件工程理論、方法與技術。本次活動由CCF長沙主辦,2003网站太阳集团承辦,邀請了來自省内外著名高校的知名學者共同交流軟件工程學科及博士點建設的思路和途徑,就領域軟件工程國内外最新進展開展探讨。
程 序
8:45 簽到
9:00 報告會開始
特邀講者:毛新軍 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演講題目:群智軟件工程的發展與機遇
特邀講者:王國軍 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演講題目:淨室計算—構建用戶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雙向信任關系
特邀講者:李肯立 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演講題目:面向大數據的異構并行處理方法與技術
執行主席:周棟(2003网站太阳集团)、張少波(2003网站太阳集团)、歐陽建權(湘潭大學)
9:00-9:50 Section 1
群智軟件工程的發展與機遇
特邀講者:毛新軍
毛新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和博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和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中國計算機學會CCF理事和傑出會員,CCF長沙分部副主席,湖南省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感興趣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軟件技術、群智軟件工程等,近年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NSFC、武器裝備預研等課題10項,在Springer、IGI、清華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和書章節8部,在IEEE Trans. On SMC,ICSE,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IJSEKE,IJARS,FCS,中國科學,軟件學報,計算機學報等國内外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從事軟件工程方面的教學和教改工作,先後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
報告提要: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極大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交互和共享,依托互聯網、借助群體智能成為當前人們解決複雜問題的一種新穎和有效手段,這一思想延伸到了軟件工程領域,近年來出現的群智軟件工程包含了開源軟件、軟件衆包、知識分享和應用程序商店等基本形态,産生了新的軟件開發模式,形成了獨特的開源軟件生态,也對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産生了重要影響。報告分析了當前軟件工程學科和專業出現的新變化,介紹了群體智能以及群智軟件工程的思想,從學術界和工業界二個角度概括了群體軟件工程的發展及成果,讨論了群體軟件工程給軟件工程産業、學術和教育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9:50-10:40 Section 2
淨室計算——構建用戶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雙向信任關系
特邀講者:王國軍
王國軍,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廣州市優秀專家,中國計算機學會首批傑出會員。現任廣州大學計算機網絡研究所所長,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副院長。曾多次訪問美國天普大學、日本會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知名高校。長期從事網絡空間安全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含重點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湖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研究培育項目1項。在ACM TAAS/TOSN/CSUR和IEEE TC/TPDS/TDSC等國際期刊以及重要國際會議發表論文400餘篇。2014-2018年連續五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排名5)、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排名4和5)、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排名1)。
報告提要:
網絡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但是,日益突出的各種網絡安全問題使得人們仍然無法放心地使用各種網絡服務。我們提出淨室計算方法,通過用戶和服務提供商簽訂淨室安全服務協議,以确保隻有由雙方認可的軟件才能在用戶終端和上服務器運行,進而構建用戶和服務提供商之間的雙向信任關系。通過實時監控從軟件倉庫加載到用戶終端和服務器的軟件流,以及基于硬件輔助的方法進行軟件完整性驗證,以防止軟件被惡意篡改。研究結果對構建可信的網絡計算環境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10:40-11:30 Section 3
面向大數據的異構并行處理方法與技術
特邀講者:李肯立
李肯立,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青,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CCF傑出會員,教授、博導, 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家超算長沙中心主任,CCF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研究興趣包括高性能計算、并行與分布式處理等,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IEEE/ACM Transaction期刊60餘篇,獲國家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和省部級一等獎等4項。
報告提要:
近年來,大數據在全球迅猛發展,給學術界和工業界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與技術挑戰,傳統的計算技術在處理大數據時面臨諸多的技術困難。同時,當前國際上計算能力的發展異常迅速,異構并行處理系統等計算平台蓬勃發展。如何高效利用異構計算資源強大計算能力進行面向大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是亟需研究的問題。
從高效性、适用性、可靠性、可編程性等方面入手,介紹面向大數據的基于異構并行計算資源的大數據内存計算系統框架模型,提升該平台處理性能的異構資源調度技術、高效的通信方法等。一方面,異構并行計算資源,特别是超級計算強大計算能力的充分利用将大大提升大數據處理的性能。另一方面,相關方案的提出也将有利于拓寬和推動超算的應用範圍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