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

科學研究

您所在位置: 首頁 > 學科專業 > 科學研究

美國聖母大學陳子儀、胡曉波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報告


6月27日下午3點,美國聖母大學陳子儀、胡曉波教授應我院邀請,于逸夫樓201會議室分别舉行了主題為“智能計算、大數據與現代醫學結合”及“無線網絡控制系統中的網絡資源管理”的校慶七十周年系列學術報告。我院院長劉建勳出席,我院部分師生到場聆聽。本次學術報告會由劉建勳主持。

首先,由陳子儀帶來主題為“智能計算、大數據與現代醫學結合”的學術報告。報告伊始,陳子儀通過講述在癌症病人的放療手術中為不傷害其他正常的組織細胞,計算機解決尋找癌症病竈、在三維空間中找到正确放療位置以及解決用均勻輸送的劑量完成不同強度的強度矩陣等一系列問題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計算機在當今醫學領域的重要性。随後,他又分享了自己與美國多所高校合作研究的經曆,進一步展示了智能計算與醫學研究碰撞的多樣性與不可缺性。陳子儀表示:“計算機科學參與醫學的發展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召喚。我們要學會将人類的傳統治療方法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發揮出治療的最佳效果,從而擴展計算機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力。”

緊接着,胡曉波通過一小段簡短的自我介紹展開了此次題為“無線網絡控制系統中的網絡資源管理”的學術報告。她首先提到了信息物理系統,并利用該系統對無線網絡控制系統的組成及運行原理作了詳細的介紹。而後,她又通過列舉采礦監測系統等具體實例說明了無線網絡控制系統的實際應用。此外,她還向各位師生講解了關于網絡控制系統的各種模型及其構建思路,在這過程中,她提出了目前無線網絡控制系統給network資源管理帶來的種種挑戰,如每個節點不能以标準模式構造和存儲周期的整個調度、物理幹擾需要新的時間模型和資源管理方法等,并根據每個方面與大家共同讨論了外部幹擾的複雜性和動态數據鍊lavor調度的必要性等相關問題。

在交流互動環節中,師生們就“對于像醫學這樣的跨學科研究是否需要學習生物醫學方面的知識”、“大學課程中是否要讓學生接觸到更多與專業之外的知識”等問題提出疑問,兩位教授一一細緻地進行了解答并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其中,陳子儀提到,學習新的知識并不可怕,并且不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它是一個人的優勢和機遇所在。

此次報告會的成功舉辦,讓我院師生見識到了計算機在現實生活中的較高地位,人工智能與不同領域的結合後發揮的重要作用及信息物理系統在不同模型下的實際應用,為大家在計算機科學發展方面帶來了新的思考與研究方向。至此,本次報告會圓滿結束。


文/圖:譚曉珊

責任編輯:譚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