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專業
學術報告:Human-Machine-Nature Symbiosis
時間:2018-05-09 作者:網絡部 訪問量:
2003网站太阳集团将于2018年5月11日周五舉行學術報告,敬請光臨!
報告題目:Human-Machine-Nature Symbiosis (“人-機-自然”共生 )
報告人: 英國阿斯頓大學 諸葛海 教授
報告時間:2018年5月11日 周五 上午 10:00
報告地點:逸夫樓2樓201會議室
報告摘要:
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信息物理社會,人類、機器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并共同演化。新興的信息物理社會正在成為體驗、理解和思考的新場所。“人-機-自然”共生通過協調人類、機器和自然環境,推動信息物理社會的和諧發展。 研究信息物理社會中的基本共生機制是了解社會并影響其發展的一種方式。本次報告将Licklider的“人-機”共生思想延伸到了信息物理社會中的“人-機-自然”共生,并從多個維度研究其對計算、智能和社會的影響。“人-機-自然”共生為信息物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複雜流網絡方法。
報告人簡介:
諸葛海教授是ACM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of the ACM)、英國計算機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他通過基于多維方法論的語義鍊接網絡和資源空間模型的持續基礎研究,對語義和知識建模做出了系統性貢獻。他正在通過方法論、理論和技術創新,引領着信息物理社會的研究。作為ACM傑出講者,在國際會議上做過17次大會報告,在世界多所大學做過特邀報告。諸葛海教授目前是英國阿斯頓大學、中科院計算所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廣州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傑出訪問研究員。出版了三本著作:信息物理社會的多維概述(Morgan Kaufmann,2016)、知識網格:信息物理社會(World Scientific,2012)以及網絡資源空間模型(Springer,2008)。目前為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現任副主編。
報告題目:Human-Machine-Nature Symbiosis (“人-機-自然”共生 )
報告人: 英國阿斯頓大學 諸葛海 教授
報告時間:2018年5月11日 周五 上午 10:00
報告地點:逸夫樓2樓201會議室
報告摘要:
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信息物理社會,人類、機器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并共同演化。新興的信息物理社會正在成為體驗、理解和思考的新場所。“人-機-自然”共生通過協調人類、機器和自然環境,推動信息物理社會的和諧發展。 研究信息物理社會中的基本共生機制是了解社會并影響其發展的一種方式。本次報告将Licklider的“人-機”共生思想延伸到了信息物理社會中的“人-機-自然”共生,并從多個維度研究其對計算、智能和社會的影響。“人-機-自然”共生為信息物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種複雜流網絡方法。
報告人簡介:
諸葛海教授是ACM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Scientist of the ACM)、英國計算機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他通過基于多維方法論的語義鍊接網絡和資源空間模型的持續基礎研究,對語義和知識建模做出了系統性貢獻。他正在通過方法論、理論和技術創新,引領着信息物理社會的研究。作為ACM傑出講者,在國際會議上做過17次大會報告,在世界多所大學做過特邀報告。諸葛海教授目前是英國阿斯頓大學、中科院計算所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廣州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傑出訪問研究員。出版了三本著作:信息物理社會的多維概述(Morgan Kaufmann,2016)、知識網格:信息物理社會(World Scientific,2012)以及網絡資源空間模型(Springer,2008)。目前為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現任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