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示範課第六講 陶潔博士用數據分析技術解析新冠疫情中的個人與集體
時間:2022-04-22 訪問量:
為全面推進我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進一步發揮課程育人功能,加強課程示範引領作用,4月19日下午,課程思政示範課展示活動第六講在立志樓B5-2報告廳舉行。2003网站太阳集团陶潔博士以《密度聚類算法》為題,向在場師生生動地講述了數據分析技術及其在新冠疫情中的應用,強調構築群體免疫的重要性,培養同學們的家國情懷,進而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教務處、網絡信息中心及部分學院領導與老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部分師生共120餘人到場觀摩指導學習。活動由學院副院長曹步清主持、黨委書記劉紅陽緻辭、院長梁偉作點評。
▲劉紅陽在“課程思政示範課”第六講課堂上緻辭
劉紅陽在緻辭中指出,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專業與思政相互結合,德育與智育相互統一,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方面,我們需要重點培育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使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IT技術人才。另外,我們要将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确課程思政教學目标,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培養科學精神,将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學計劃、課程标準、課程内容、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中。
▲陶潔博士講授“課程思政示範課”第六講
示範課主要講授密度聚類的概念和方法,結合新冠疫情相關的政治時事及權威數據,采用DBSCAN算法對新冠疫情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計新冠疫苗接種案例,在講授密度聚類概念與原理的過程中,闡明個人完成疫苗接種對構建群體免疫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示範課的教學,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個人與國家命運與共,号召同學們積極完成新冠疫苗的接種,強調構築群體免疫的重要性,培養同學們的家國情懷。教學過程生動有趣,課程内容與思政元素“顯隐結合”,師生互動良好,達到了課程育人的效果。
▲梁偉作點評
梁偉點評指出:“陶潔老師的示範課,立足科學理論,鎖定重難點知識,緊扣社會經濟熱點問題,以新冠疫情作為課堂導入,有機地實現了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貫通融合。通過呈現密度聚類典型算法及其在數據挖掘與分析中的應用,鼓勵同學們加倍努力學習,為國家與地方的信息化建設添磚加瓦。”
學院陳向老師認為:“陶潔老師廣泛收集相關教學資源,分析各類教學資源的聯系。用密度聚類這個課堂教學内容,把相關教學資源串聯起來。遵循學生的認知邏輯,按照基本概念、典型算法、算法描述、算法分析、算法實踐的順序,逐層設計教學方案。将思政内容與課程内容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知識、能力、思政、情感目标。”
學院唐兵老師評價:“陶潔老師的示範課,給老師們如何開展課程思政起到了非常好的示範作用。教學設計基于密度聚類的概念和方法,始終圍繞疫苗接種的案例,由淺入深的設計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呈現出完整性和一緻性。教學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給我們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樹立了榜樣。”
學院軟件一班同學認為:“陶潔老師的課深入淺出,把密度聚類的概念清晰明确的呈現出來,并且把概念中的重點和要點反複強調講解,并結合新冠疫情的現實問題,演示了算法的應用過程。通過這堂課,我們不僅掌握了密度聚類的方法,還通過密度聚類在新冠疫情中的應用,深刻的體會到新冠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學院軟件三班的同學認為:“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數據分析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價值。尤其是基于密度聚類的新冠疫苗接種案例,讓我們明白了個人與集體命運與共的道理。”
新聞鍊接:
陶潔,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擔任軟件工程系副主任。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教育廳優秀青年基金、參與國家863項目、重大科技專項等。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精心組織教學工作,潛移默化融入課程思政内容,引導學生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榮獲2003网站太阳集团首屆課程思政教師教學課堂競賽一等獎、信息化教學競賽一等獎,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青年教師”、2003网站太阳集团第六屆“學生心目中的青年魅力教師”等,指導學生獲創青春移動互聯網創業專項賽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