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報國、勵志故事】從流水線工人,到谷歌上班的程序員
時間:2021-04-30 訪問量:
一、案例簡介
這是一位小姐姐,名字叫孫玲。她的家境很不好,2009年因高考分數不夠以及家庭經濟困難,未能進入大學學習,而是去了深圳工廠上班,做流水線工人。後來,她通過自考拿到了深大的畢業證和學位證。2011年正式進入IT行業寫代碼。2017年10月,成功申請到了美國一所學校的碩士計算機項目,時長2年,利用八、九個月學完一些在校的課程後,開始在美國尋找實習。2018年10月初,她拿到EPAM Systems公司的offer,作為vendor在谷歌辦公室上班。
孫玲這一路實屬不易,好在最後如己所願,值得慶幸。

圖1 2019年的孫玲
二、案例分析
讀完孫玲的故事再回到現實生活中來認真思考,感觸很多,有如下四點:
1. 終身學習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孫玲的第一次轉折點是學習電腦,也幫她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當時孫玲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隻是覺得自己應該學點本事,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從這個一成不變的池塘裡跳出來。很多人學習是為了賺更多錢,充滿功利性,但孫玲的學習觀是為了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改變眼前一成不變的狀态。探索生命的多樣性,這本身就是生命的可貴之處。一技傍身,與拿它賺到錢,這兩件事可能會間隔的有點遠,但任何時候的學習都是一種增量和加持。正因為學習電腦,讓孫玲有機會從一名流水線女工變身為一名白領。
2. 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決心,絕境中才有希望。孫玲沒錢,就攢錢報名軟件培訓班,并且辭職學習,上午學習理論,下午上機操作,晚上6點到11點去肯德基打零工,賺房租和生活費。一邊打工一邊上課一邊拼了命的練習,孫玲完成了将近一年的編程學習。沒有資金,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沒有人脈,學習能力成為孫玲唯一的武器,也是最強大的武器。人往往會在看似沒有資源時,才會啟動最強大的資源。比如,盲人的聽力往往優于常人,上天剝奪了一項資源,人就會刻意将其它資源發揮得更淋漓盡緻。也就是,長闆會盡力伸長,去彌補短闆的不足。有劣勢不是壞事,關鍵是要打出對的那張牌。孫玲選擇了堅持一路學習,每次經曆逆境後,都會有不一樣的成長。雖然内心痛苦,但唯有經曆過痛苦,才能進化成新版本的自己,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3. 探索世界,野心不斷,人生再也沒有邊界。有野心不是壞事,隻要能力匹配,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從山村到深圳,再到美國。當一個人見識了外面廣闊的天地,怎麼還會忍心把自己關在籠子裡。而當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獲得了甜頭,就會反複使用這項策略。這就開啟了增強回路,讓你不自覺的在自己曾經成功的領域裡做刻意練習。孫玲在學習上嘗過了甜頭,從月薪3000,一路開挂,到6000,到年薪12萬美元。在這期間,她學習了英語、飛碟、跑步,完成了專升本,申請了國外的學習和工作……每一步都看似無心,但最終都成就了更好的自己。很多人容易給自己劃線,這不能幹,那不能做,畫地為牢。我相信,孫玲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她會活得越來越有趣,越來越精彩。等待着她的,是未來的無限可能。
4. 永遠做個有心人,敢于做夢,敢于圓夢。孫玲在這場10年的長跑裡無疑是個有心人。我喜歡讀她的故事,她沒有太多運氣的成分,踏踏實實的成就,都是來自一步一步的努力,拆分到每個選擇,都在踐行“敢想敢做不認輸,不卑不亢不自歎”。
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孫玲的故事是每一個人可以複制粘貼的故事。通俗來講,這過程就像打牌:認真抓牌,别放過每一張;認真出牌,别錯過每一次。你也許沒有抓一手好牌的機會,但你一定有機會把牌打好。
18級軟件工程二班 彭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