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大事件、大變革】IT的艱辛旅程
時間:2021-04-30 訪問量:
一、案例概況
1.中興“封殺令”
美國對中興發出“封殺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中興通訊發布公告,中興與美達成和解,支付14億美元罰款,并更換全部董事會成員,解除所有高級副總裁及以上領導等。至此,美國制裁中興事件告一段落。
美國封殺中興的事件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卻給我們中國的企業狠狠上了一課。事件暴露出中國企業管控合規風險的能力滞後、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存在明顯漏洞。事件也揭示出,中美間的對抗已經從最初的貿易之争、政治分歧等層面,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話語權之争。而這個話語權就是“芯片”,隻有擁有了自己的“核芯”,才能不受制于人。

圖1 ZTE中興
2.華為海外封殺
華為外購芯片的路徑被完全阻斷。
至暗時刻:在今年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表示:由于美國第二輪制裁,我們全世界最領先的終端芯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制造,将成為絕唱。
路漫漫其修遠:中芯國際目前所能生産的最高工藝為14nm,相當于2015年的骁龍820和同期出的麒麟950(16nm)。但是,中芯還是不能給華為供貨。想要合法給華為供貨,隻能拉起一條高端的去美國化的生産線,目前中芯國際隻能拉起90nm的去美國化的生産線,這個工藝給海思代工,估計得回到老年機。
打壓中國已經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他們對于華為的制裁不會停止。雖然前路艱難,但華為也沒有坐以待斃。最近,華為宣布将全方位紮根半導體,内部正式啟動“塔山計劃”并提出明确的戰略目标。

圖2 華為的艱辛
二、案例分析
中興背負了中國企業的原罪。明明知道自己已經成為美國人的标靶,為了小利,違反美國法律法規和契約,将承諾不外賣的美國産品銷售給了伊朗,賠償12億美金。芯片和操作系統,就是捏在手裡的兩個重要籌碼。
信息技術,以信息産業為依托。美國一直在信息産業中執牛耳,直到華為開始向5G發起沖擊。是的,中國正在迅速縮小與美國的信息技術差距。美國封殺華為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華為本身,而是為了争取技術趕超的時間。美國的意圖是在6G直接完成超越,重新獲得不對稱優勢。6G,不再是地面通訊,而是太空地面立體通訊。美國現在擁有相對的綜合優勢,并已經開始了布局。華為并不具備太空能力,我國在此也是剛剛起步。美國要的就是時間差!
三、案例思考
從之前的中興,到現在的華為,我們能看出我國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能體會到中國在技術上被制約的痛苦。可見,不管哪個行業,唯有自主研發,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經受住各種風浪,基業長青,痛定思痛。
作為當今大學生,我們應當汲取優秀企業成功的經驗,從他們遇到過的困難和挫折中汲取教訓,并規避類似錯誤。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創意,大膽實踐,并不斷付諸努力,為社會發展貢獻自身一份力量。
打鐵還需自身硬,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方能立足。對企業來講,創新是持續發展的根本,隻有将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競争中不受制于人;隻有不斷創新,保持領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争中脫穎而出,掌握并制定經濟規則,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大學生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用學習來改變命運,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成為一個掌握知識文化和能運用知識創造價值的人,這樣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出來工作,都能有所為,才不輕易被淘汰。
18級網絡工程三班 張世泳
